close
"......抬頭一望, 銀河彷彿嘩的一聲, 向島村的心頭傾瀉了下來".
這是川端康成"雪國"一書的最後一句. 也是常縈繞在我心頭的一個意象.
"穿過縣境上長長的隧道, 就到了雪國."
這句則是"雪國"的開場白.
雖無由領略銀河嘩的一聲傾瀉到心中的顫慄, 好歹今年參加的滑雪協會行程是在越後的苗場(Mt Naeba).
為什麼說好歹呢?......因為,
當年的川端康成, 就是在這兒住了三年, 寫出了"雪國".
而今交通便利, 早上從台灣出發, 中午到成田機場, 再搭四五個小時的巴士,
搖搖晃晃, 半睡半醒間, 長長的隧道就不知不覺地過去了.
被教練叫醒時, 早已到了現代的滑雪飯店Prince Hotel大門前......
說起來這可是一點也不浪漫.
不過今天這帖寫的並不是什麼異國戀情, 也不是什麼風花雪月.
沒那麼偉大, 也沒那麼矯情.
我只是要記錄今年苗場滑雪的個人心得而已.
那麼就言歸正傳吧.
苗場官網的桌布及宣傳照......如何? 真的是雪國哩~~
苗場的纜車及滑雪道的地圖如下:
很複雜?......我把重點放大如下:
我也把三天的滑雪道標記了出來. (圖上的紅色中黑體)
第一天的行程, 早上在初級者專用的, 4號館前面的第4"ロマンス"(傳奇?浪漫?)及"ファミリー"(家庭)專用滑道.
中午則上第二高速纜車到山麓驛. 下來時原打算一路走綠線(初級者滑道/beginner course), 結果我誤闖檢定用滑道, 差一點下不來.
下午? 4號館前的滑道再滑一滑後, 再上山麓驛.
下來時雖規規矩矩走綠線, 沒想到又摔倒了兩次.
下來到旅館後, 就早早鳴金收兵, 回房間蒙頭大睡了.
第二天, 早上由教練帶領, 還是在4號館前的兩條滑道.
下午則上第5高速纜車, 滑其右方的滑道.
之後由教練帶領上左側山麓驛(一樣第二高速纜車), 一路由綠線滑下.
第三天, 由教練帶領上Dragondola(在大圖右下方, 像粉紅色的絕地武士的原力棒)的山麓驛, 往田代(Kagura).
田代回來約下午三點, 上第三高速纜車, 滑下其下方之綠線及紅線(中級者滑雪道/senior course)混合的滑道.
田代(Kagura)的地圖及官網宣傳照如下.
風景照漂亮歸漂亮, 這樣還是很難有概念, 對吧?
我再說明一下這些滑雪道的坡度, 大家比較能心領神會.
一般而言, 雖然苗場滑雪地圖上多標綠線, 然而仔細看卻有粗綠線及細綠線的分別.
粗綠線大約其坡度在10度左右, 如4號館前的初級及家庭專用道.
而細綠線則在20度左右, 如第5高速纜車道右方的滑道.
而紅線的坡度則至少在25到30度之間或以上, 如第3高速纜車道右方滑道的下半段.
至於田代方面的綠線則平均為10度.
如果您問我, 黑線(高級者滑道)及檢定道的斜度......這我就沒辦法回答了, 雖然每次滑雪我總會不小心誤闖><"
(去年在上越也是. 唯一一條短短的黑線也能被我誤闖......真是@@.
而黑線就是黑線......雖然短我也是摔了兩次, 雪板分離後還站不起來, 總以連滾帶滑收場)
那我的程度呢?
......我是標準的俗辣, 滑雪總共兩次.
第一次在山形藏王(Zao).
第二次在上越國際(Joetsu).
這次不過是第三次.
號稱協會四級的我, 其實是連初級的"全制動"(snowplough)都還沒熟練就想學併腿滑, 併腿轉彎(parallel turn), 甚至carving turn的白日夢滑雪愛好者.
(當然這箇中還是有原因的, 請容我下回再述.)
OK, 這樣背景交代完, 可以說說三天來的經歷了.
<第一天: 閉門造車>
話說我們這團滑雪團, 雖然人數有27~28人, 可一半是滑snowboard的年輕人.
協會向來會每7名學員分為一組, 然後配置一位教練.
這樣實際滑ski的人數就只剩下約莫14人, 恰好分成兩組, 配置兩位教練.
一組是完全沒滑過雪的初學者, 一組則是稍有經驗的初級組.
一大早, 做完暖身運動, 便上4號館前的纜車.
看教練忙著招呼那些真正的初學者, 同滑的我們二話不說就自個兒滑將起來.
協會的帶法一般是這樣的:
第一次滑雪一定先教"全制動"(snowplough)滑雪, 也就是俗稱的pizza. (滑雪時看起來是兩腳內八呈A字形的滑雪方式, 詳情可點此)
第二次以後, 如果你全制動熟練了, 開始教"半制動", 尤其是半制動轉彎, 以期過渡到"併腿滑"(parallel).(詳情點此)
兩者的比較圖如下:
(圖片取自Go Ski一書第80頁, Warren Smith著, Dorling Kindersley出版社, 2006年出版)
(a: parallel turn. b: snowplough turn)
因而對我而言, 當然複習的滑雪動作目的在期望能從全制動邁向半制動, 甚至是併腿轉.
去年在上越滑雪時, 教所謂半制動轉彎 -- 轉彎時谷方腳下壓並使雪板外側翹起, 內側壓邊, 這樣便能很順利地轉 --
我對壓邊這個動作, 一直有很好的感覺......
比起全制動的兩腳雪板平壓於地面, 以雪板的鋼邊壓雪, 摩擦力當然減少許多, 也因而有了俐落的快感.
於是......我開始想像, 如果重心壓上谷方腳的同時, 兩腳同時向谷方外翻......這豈不就是併腿轉彎?
當然當下開始打練.
快感出現了......轉彎時雖略有不穩定感, 但確乎是唰的一聲就轉了過去, 速度比全制動轉彎快多了......
此舉也立刻得到同行的Lee喝采.
於是我就不斷地在雪坡上練習這個姿勢, 直到......直到大腿覺得酸痛為止.
(這其實是個警訊, 然而我當時並未察覺, 也並未理會)
以下便是那時的滑雪動作:
所以當中午Lee提議我們坐纜車上山麓驛的時候, 我便一口答應了......總要換換坡度來試驗看看嘛.
結果, 自信滿滿的我, 上去後卻差一點下不來.
且聽我道來.
上山麓後, 風景煞是美麗(可以看我的相簿的照片).
我們(教練可沒上來)當然小心翼翼地找綠線去滑.
不過苗場的這些綠線有些特別.
除了之前所說的, 坡度的起伏可以蠻大的(0~20度都有可能)這一點之外, 它的林間道常常是一邊山壁一邊山谷的之字形道路.
這和藏王及上越滑雪場寬敞的, 兩邊有樹木擋住的林間道並不相同.
因為怕速度快了會衝出山谷, 所以根本不太敢直滑降.
所以別提什麼併腿轉彎了, 連併腿斜滑都不太敢, 根本龜成全程都是全制動了......悶得很.
這樣也就罷了.
問題是到了路的分叉, 一邊仍是林間道, 一邊是大斜坡的時候, 我心裡就癢了.
Lee似乎看出我的心思地說: "你可以從斜坡下去, 我帶其他人從林間道走. 然後我們在下面會合."
也沒查看地圖, 我朝斜坡瞅了一眼, 不顧大腿的痠疼, 唰的一聲我就下去了.
一開始還好, 做了幾個併腿轉彎.
然而要往會合點斜下的時候, 我才開始覺得不對勁.
怎麼不對勁呢?
第一, 這個坡度太陡. (至少有45度吧~~我想)
我知道不是綠線. 因為綠線從左邊橫切過去(地圖上第5纜車道的左上方那條與檢定道分歧的細綠線).
然而我如果走那條綠線, 就不用和Lee會合了, 而那條綠線會下到哪兒我也不知道. (那時我沒帶地圖)
第二, 雪異常地鬆軟, 一副不曾壓過的樣子. 這樣裡面一定暗藏許多小饅頭(moguls), 不用說, 一不小心一定摔.
第三, 我恐懼了.
上越誤闖黑線時的感覺一股腦全又浮現出來, 我知道我一定難全身而退.
於是, 雖然我知道自己在發抖, 雖然此時我感覺大腿的痠疼成了赤裸裸的現實, 還是只好牙一咬, 帶著天人交戰的心情, 下了那個陡坡.
果然, 速度之快迫使我必須轉彎, 一轉彎就摔.
而摔了之後人滾了一圈, 雪板分離, 然後人繼續往下滑, 腳下頭上的.
好不容易在半坡停住, 往下看距離會合點還至少有100多公尺.
我靠在雪坡上卻沒有力氣, 也沒有技術來讓自己下去......我甚至連頭上方數公尺遠的雪板都搆不到啊!
只好等路過的人救援了......我這樣想著.
結果這條坡上的滑雪者異常地少, 直到Lee已經在會合點出現, 只有一個snowboarder幫我撿了雪杖.
結果當然可想而知.
Lee當然不可能上爬100公尺來救我, 我穿好ski往下滑, 又再摔了一次.
這次就沒力氣爬起來, 乾脆抱著雪板雪杖用屁股滑, 用身體滾......直到跟Lee會合.
這就是我這次又誤闖檢定路線的經過.
後來看看地圖, 我誤闖的滑道在下圖左方紅色的雙圈.......
天哪! 雖然我不懂日文, 不過檢定那兩個字就知道不是好惹的滑道XD......
當天下午, 雖然勉強自己再滑了一兩次, 也再上山麓驛, 然而早上的自信消失了.
我像一隻敗犬, 意興闌珊. 甚至無力遠吠.
大腿已經完全沒什麼力氣, 在一次摔倒時甚至賴皮地躺在雪坡上不想爬起來.
下午三點, 我便回到了旅館, 沒有多想也無力多想, 拖著疲憊的身心蒙頭大睡.
<第二天: 重生>
第二天一開始, 我乖乖跟著教練滑了, 雖然Lee本來有計畫一路攻上山頂驛.
在這兒, 應該說明一下第一天晚上的遭遇.
我一路睡到8:00, 醒來後直奔餐廳. 在餐廳碰到了正在用餐的教練.
我羞赧地報告了誤闖檢定道的經過, 同時放早上朋友拍我的片段, 請教兩位陳教練我滑雪姿勢的問題, 以及為何大腿異常痠痛的原因.
結果我才一放錄影的片段, 教練們的指正就來了.
原來我把注意力放在腳的動作上, 無意間卻早已忘記滑雪的基本原則, 用重心去壓雪鞋的鞋舌, 才能輕鬆地控制雪板.
我的身體太彎曲, 屁股太後傾, 以致於重心常留在後方.
這樣當要施力於雪鞋及雪板上時, 只好以上半身向前傾, 用大腿的力量往下壓.
而不是像重心正在雪鞋上方時, 用小腿往前跪, 就可以藉力輕鬆地控制雪板.
這是初學者常犯的錯誤, 無怪大腿異常痠疼, 因為費力又做虛工.
圖解如下:
62A是錯誤姿勢, 62D是正確的neutral position.
(圖片來自於The new Guide to Skiing一書的第68頁, Martin Heckelman著, W. W. Norton & Company公司出版, 2001年)
轉彎時就變成下面這樣:
(圖片來自於The Skier's Edge一書之第80頁, Ron LeMaster著, Human Kinetics出版, 1999年)
為了補償後坐的屁股, 就得更彎下腰來把上半身前傾.
讀者試試看就知道, 這個姿勢大腿會非常地吃力.
教練說得我點頭稱是, 心中也為自己的妄自托大懊惱不已.
不過知道了原來是基本動作的問題後, 我倒是釋懷了.
當然也下定決心第二天要讓教練好好地指導一番......至於併腿轉彎? 我看還是改天再說吧......
就這樣, 第二天我一大早便打定主意跟緊教練並重新學習.
承諾會特別看看我的動作的教練們, 果然沒有食言.
一路強調將腰部挺出, 挺胸抬頭, 轉彎時把雪鞋一路壓到底, 保持大腿垂直, 保持"Athlete position"的腰與脊椎的角度以外,
也時常停下來看我的滑雪動作.
我乖乖地在4號館前初級者專用滑道練習著.
不管是pizza還是parallel, 確實做好動作.
Turn, turn, turn.
Up and down.
Turn, turn, turn.
Up and down......
中午, 移到細綠線的第5高速纜車滑道, 雖然對於20度的斜度仍充滿恐懼, 但是藉重心轉移來壓雪板的正確動作使得滑雪變得輕鬆不少.
恐懼歸恐懼, 心裡卻知道是多慮, 第5高速纜車道就這麼被征服了.
以下的錄影, 是我第二天的滑雪動作.
下午, 教練帶我們在第5高速纜車道做了練習之後, 便帶我們上山麓驛.
而這回, 我發現昨天挫折連連的山麓驛滑道, 今天卻一路輕鬆走完, 摔都沒有摔一次.
而整天沒休息的滑雪下來, 大腿的酸痛......卻如雪融化般奇蹟式地消失了.
<第三天: 基本功就是基本功>
第三天, 教練帶著我們上了Dragondola, 前往田代山區.
這Dragondola當然大有來頭.
它全長5.48公里, 號稱全世界最長的纜車道. 上下落差則到426公尺.
而整個田代山區則平緩又寬大, 所有的綠線平均10度.
除此外, 田代山谷還有一座美美的白樺湖.
經過昨天的練習, 整個田代山區的滑雪便愉快無比.
上纜車, 下纜車, 滑雪.
上纜車, 下纜車, 滑雪.
直滑降.
斜滑.
小轉彎.
大轉彎.
雖然風雪漫漫, 心情卻是雀躍不已.
因為, 終於享受到滑雪那種輕鬆愜意, 無拘無束的自由感......
然而, 這不是重點.
短短的半天, 教練們已帶我們走完大半田代山區.
吃過中餐, 回到Dragondola的山麓驛時已是下午三點.
由於Lee念念不忘山頂驛, 於是我們想也沒想, 快馬加鞭地上了第3高速纜車, 想下去後在5號館前搭上山頂驛的末班車.
結果到了第3高速纜車的頂點時, 往下一看, 才發現這滑道是綠線與紅線交錯的陡坡......換句話說, 坡度在20~30度之間!
頭皮發麻的我, 正想翻地圖看看有沒有替代的綠線時, 教練出現了.
教練迅速地整好隊伍, 只輕輕說一句: "來, 這是檢定三級的滑道."便率先滑下.
於是我們也只好硬生跟著滑下.
除了誤闖檢定路線外, 我知道這是我這次滑雪最陡的坡了.
我迅速地整理了一下思緒.
理智上我知道我的技術應該可以滑下去, 不然教練不會叫我們滑.
但是因為沒滑過這種坡度, 所以我會恐懼.
所以, 我得克服我的恐懼.
專注於當下吧.
做好每個轉彎, 轉過去斜滑的時候, 坡度就不是20度或30度, 而是不到10度了~~
想著想著, 我便這樣滑下.
斜滑......讓山方腳的雪板稍微超前.
轉移重心到谷方腳. 壓下雪鞋. Down.
保持腰及脊椎角度.
大腿垂直壓到底, 壓到轉彎轉完.
轉完後, 向前挺直胸部, Up.
Up到即將喪失速度時down.
轉彎. 轉下一個彎. 再轉下一個彎.
Turn, turn, turn.
Up and down.
不知不覺我滑經教練的時候, 只聽到教練說: "不要放鬆, 保持控制一路滑下去."
然後......
我居然滑下來了.
我居然滑下來了......紅線呢!
既想痛哭流涕, 又想大哭大叫: 我從紅線滑下來了 ~~
紅線! 紅線! 紅線!
我向中級滑雪邁進了......
......
<結語>
可是我沒有, 我沒有大哭大叫.
我只是努力做好最後一個轉彎, 然後用全制動停住, 做出Athlete position.
然而驚奇不止於此.
當回神後, 教練和其他學員都下來了, 教練說: "下課了, 你們自己滑吧."
我和Lee決定再回第5高速纜車.
當下了纜車, 站上滑道的頂點時, 我突然發現對於昨天還會畏懼的第5纜車滑道, 現在......
卻一點也不畏懼了.
這是怎麼回事?
第5纜車道其實雪況比前一天還差, 被玩snowboard的人滑成一個又一個的窟窿, 雪板在我滑下的時候常在腳下震動.
可是我卻滑得輕鬆無比.
心情......也依舊美好......
滑雪, 還是美好的!
......
這是怎麼回事?
是什麼因素讓我在這麼短的時間能克服心理障礙?
其實, 一切只說明了滑雪 -- 和所有的運動都一樣:
要進步, 就要能掌握滑雪運動的關鍵時刻(moment of truth).
滑雪的關鍵時刻無非是轉彎, 就像打高爾夫球時的擊球的瞬間(impact).
如何掌握呢?......無非是靠紮實的基本功(fundamental).
除此之外, 就是專注(concentration)了.
專注於基本功.
專注於當下.
這就是良好的心理素質(mental), 也是克服個人極限, 更上層樓所必備的心理素質.
是的.
我想就是這兩個因素了......
基本功.
加上專注.
Keep athlete position.
Speed.
Control.
Balance.
Coordination.
and
Standing.
(陳教練......我有謹記您的教誨呢......)
基本功還是基本功......
而今年的苗場滑雪, 也終於, 終於讓我成為~~
一個不折不扣的
雪痴.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