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有寫網誌了.
除了工作忙碌以外, 如果還有藉口的話大概就是因為迷上看棒球了......
沒錯......看棒球.
晚上下班回家, 早上起床, 只要打開電視, 轉到ESPN, 不是LIVE就是重播.
美國職棒全民瘋......ESPN真的是天天播啊......XD.
這樣對時間被填得相當滿的上班族來說確實挺方便的.
不過開始看棒球起因還是因為霍克思的"專注Wang 40"這本著作吸引了我.
霍克思是以側寫的方式來介紹王建民的.
作為一本入門書, 不論是對王建民, 或對美國職棒大聯盟(MLB)而言,
都算是不錯的.
書中不止介紹了王建民在大聯盟從菜鳥的初登板, 到逐步成為
洋基隊的先發主力投手的歷程, 也介紹了一些關於瞭解職棒投手的種種需知事項.
當然, 這和我們小時候看中華隊打世界少棒, 青少棒及青棒等等的認知,
是完全不同的.
此外, 霍克思先生也從這些事蹟中去闡揚王建民這個東方投手在MLB
裏受到青睞的特質: 臨危不亂的專注力 -- 也就是堅強及成熟的心理特質.
比如王建民在2005年初登板對上藍鳥隊(第一章 初發), 以及2007年
對上水手隊的近乎完全比賽的那一場(第二章 完美)時所展現出來的.
於是, 我便一場一場, 逐天逐天地打開電視, 轉到ESPN, 目不轉睛地看起棒球來了.
除此之外, 也開始尋找一些瞭解投手的基本資料, 如握法, 球種, 球路等.
甚至有些時候搜尋感興趣的球員的資料, 看看球評, 看看別人關心些什麼......
這時我才發現, 愛棒球到瘋狂的人不只所在多有, 還人才濟濟.
各位讀者如不信, 可以自行前往黑米的"我愛棒球"群落的書籤頁,
去點看看那些受到好評的文章, 你就會發現我所言非虛.
然而棒球世界的林林總總, 固然讓人眼花撩亂(比如光是棒球術語就玲瑯滿目),
我最關心的還是心理層次的, 誠如霍克思所說的:
棒球, 就是人生.
這樣的關注在"專注Wang40"一書裡滿滿皆是.
比如從作者在紀錄王建民的每場球時(第九章 紀錄)所下的標題:
用成績回報信任自己的人
遇強, 要讓自己變得更強
用勝利來走出失敗的陰影
個人成敗不重要, 一切以團隊為重
難免會有低潮, 趕快走出來就是了
有些事情只能用時間和事實來說明
每一次都要盡心盡力, 努力做到最好的程度
做一個可以被信任的人
提升抗壓力, 才能臨危不亂, 進而化險為夷
不要讓人生途中的一個遺憾變成整個人生的苦惱
情感放兩邊, 理性的選擇條件擺中間
只要有實力, 有本事, 所有想要的紀錄遲早到手. 隨緣吧
......
等等.
即使不要夸夸其談人生, 和高爾夫球一樣,
作為一種同樣需要專注的運動, 看棒球也同樣給我許多啟示.
比如在壘上有人時, 沒有抗壓性的投手常會送出四壞球保送.
這和打高爾夫球時, 你的對手已經on上果嶺你卻還沒時的心急如焚
越打越糟不是很像嗎?
比如在投手緊張時, 肩膀用力, 就會投出挖地瓜的壞球,
這和打高爾夫緊張時, 只用肩膀或手下桿, 打出厚擊球不是一模一樣?
不唯如此, 甚至拿王建民做例子:
建仔靠伸卡球拿下一場又一場的勝投.
然而伸卡球是種會讓打者擊出滾地球的球種, 能封殺打者靠的是內野守備的嚴密,
換句話說, 有一定的被擊出安打的機率.
因此建仔的OBP(on base percentage/投手被上壘率)一定偏高,
而SO(strike outs/三振率)一定偏低.
這雖然不見得會對球隊取勝有所妨害, 卻也往往被人批評......因為
這並不是巨投或偉大投手的典型(profile).
那麼, 我們的建仔未來該如何蛻變, 轉型, 甚至進步, 才能逐步邁向一個偉大投手?
他該如何努力?
而這個問題與一個習以為常打Bogey Base的高爾夫球友,
要如何努力從而能邁向scratch甚至零差點是不是很相像?
這不只是球技進步或揮桿改造的問題而已, 其背後也還是個心態問題,
甚至是個球場策略的問題.
這樣, 棒球與高爾夫的相似點, 就遠遠不止是專注而已了......
於是我終於發現, 我愛棒球, 一如我愛高爾夫.
- Sep 24 Mon 2007 23:50
[高爾夫]從王建民的伸卡球到Bogey Base高爾夫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