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不知怎的, 老是為右推球所苦惱.

我的球路本是小左曲(draw), 然而最近鐵桿卻頻頻打出右推(push). 
右推球很糟糕, 因為你完全無法預期飛球的方向, 明明開球在球道上, 卻無法on上果嶺. 一切兩推也就罷了, 拿個bogey還算慶幸; 萬一來個兩切或三推, 非吞個double bogey不可. 更別提有時冷不防就出界(OB)了.

理論上而言, 右推(push)來自於由內而外(inside-out)的揮桿路徑, 外加方正的桿面. 
實際上, 往往我在打出這種球之後, 只覺得自己重心逆轉. 但重心逆轉能解釋右推加右曲(push slice), 卻似乎不能解釋右推(straight push)?

本來, swing有了問題, 應該找教練指正.

然而最近常常忙到深夜, 能抽出時間下場打球已屬不易, 在八點檔時間要請教練來指正並練球?......基本上放教練鴿子的可能性太大了, 只好自己找書調整先.

所幸手上百大教練所寫的書倒也不少, 先找一些出來看看, 看看人家百大教練怎麼說:

嗯......T.J. Tomasi 的這本"The LAWs of the Golf Swing"闡述不同體型不同柔軟度的球友, 應有不同的揮桿型態, 一度是我奉為圭臬的揮桿理論教科書:

飛球路徑: 右推
推論: 揮桿路徑由內而外, 桿面方正於揮桿路徑; 下桿時右肘被右臀卡住.
從何著手調整: 
第一步, 調整臀部的速度, 使臀部(轉腰)慢一些. 試著打開你的站位(站成外開的八字形啦). 如果沒效:
第二步, 調整手的速度. 如以較窄的站姿及強勢的握桿來降低上桿的頂點. 並試著把球位後移......
(摘譯自The LAWs of the Golf Swing, 第198~199頁)

嗯......看清楚了嗎? 好, 接下來是鼎鼎大名, 潘氏兄弟(潘政琮及潘福強兄弟)新皈依的師門, 曾指導Nick Faldo, Ernie Els及Michelle Wei的全美第一名, 也是全美學費最貴(聽說一整天的指導費用為USD 6,000元......)的名教練--David Leadbetter. 
這是在他的被亞馬遜網站讀者票選五顆星的名著: "Positive Practice"裏的一段: 

"如果你右推...
一般來說, 右推球是球友在擊球時移到球的前方的結果 -- 身體向目標側移, 而揮桿路徑被阻擋.
這種情形下一個快速修正的方法是: 當你自上桿頂點開始回扭(unwind)的時候只專注在保持下巴在球後方, 並感覺在擊球時桿面的趾部通過跟部. 
這將使你的手臂及手能正確的釋放桿頭並開始讓球自目標線上飛出. "
(譯自Positive Practice, 第92頁)

嗯......稍微不同的解釋, 但可以理解.

再來一個......當紅球王Tiger Woods的御用教練--Hank Haney.
看看他在名著"No More Bad Shots"裏怎麼說......

右推球來自於桿面在你揮桿中的某一點"落後"(laid off). 
桿面可以在揮桿的任一點落後: 瞄球時(at adreess), 啟動上桿時(on the takeaway), 上桿一半時(halfway), 上桿頂點(at the top), 下桿到一半時(halfway down), 以及擊球前(into impact). 
問題來自於你的手和手臂. 和你的身體, 你的腳, 你的膝蓋, 甚至你的肩膀無關.

所以調整時以下六個檢查點都必須注意:
瞄球時(at adreess): 你的手應該在褲子拉鍊的正前方
啟動上桿時(on the takeaway): 
要注意曲腕(cocking up wrist)而不是將手順時針旋轉(turn hands in a clockwise direction)
上桿一半時(halfway): 左腕不能彎向後, 造成上桿太水平
上桿頂點(at the top): 
以右手支撐桿頭, 桿子不能指向左方(由揮桿者的右側方看). 這和轉肩多大無關. 
下桿到一半時(halfway down): 專注在讓桿子的握把(因重力)落下而拉下桿頭. 
擊球前(into impact): 
擊球時的桿頭落後其副產品(症狀)是打厚或打薄. 因為你會本能的拉高自己以使桿子跟你自己有更多空間.
要專注於旋轉身體以及擊球時旋轉左前臂, 當這一切都發生時, 左手背要方正. 如果你在整個揮桿過程中都能保持你的姿勢, 這一切會容易得多.
(整理自"No More Bad Shots"第83~91頁)

......

怎麼?......發現了?......這些教練的理論竟互相矛盾?
T.J. Tomasi的建議和Hank Haney正好相反?(球位, 上桿頂點)
而Leadbetter的所說的右推球的原因(身體側移)看來和Hank Haney南轅北轍(手和桿頭的落後)?
嘿嘿......百大教練會不會有百種說法?
......

而我練了一個晚上以及到揚昇打了一場球後, 心中有了答案.

答案是......

當然不是Neutrogena. 

然而我也確實發現了答案. 且容我在這兒賣個關子.

......難怪人說高爾夫沒有唯一正確的揮桿方式.
即便是職業選手, 一百個職業選手就有一百種揮桿方式. 

然而我相信, 諸多的揮桿理論, 還是有一些能夠引領我們這些假日球友, 高球奧客(台語)進入高球美妙的境界, 達到單差點的夢想. 
這一切得由你自己親身去領略.

當然, 光是讀書談理論是不會讓你進步的......
高球無捷徑, 要進步? 除了練習, 還是練習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ls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