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標題, 不打球的朋友可能會納悶......高爾夫球的大賽不是向來都在比桿的嗎? 為什麼要研究比洞賽呢?
而打球的朋友大概會會心一笑吧......雖然大賽全是比桿賽(除了萊德杯及總統杯以外), 然而我們每週上場打球, 誰不"小抓"一下的? 而抓來抓去, 卻常常是Skins也就是比洞賽的咧~~
所以沒錯......就是要談比洞賽的技巧!
不過, 我球齡尚短, 球技欠佳......夸夸而談比洞賽的技巧大概沒有人要聽吧......
職是之故, 這一帖及未來的幾帖, 並非我個人意見, 而是美國百大教練T.J.Tomasi所寫的名著"Never Out of the Hole"一書的書摘.
這本書是專講比洞賽的書. 據說還是為了美國隊在萊德杯中屢戰屢敗而寫的. 然而書中所談的內容, 即使對一般不抓的球友也都有所助益. 所以讓我們來看看吧~~
幫你的對手分類(Getting a Line on Your Opponent)
不論你和誰打球, 他基本上都可以歸類為以下三個範疇:
1. 轟炸機 (the Bomber)
轟炸機型的球友, 只有一種打法.
他在每一洞都會抽出一號木桿, 並覺得開出的距離是他最大的資產.
典型地說, 無論如何他都會瞄向旗桿照打, 不論旗位有多危險. 這有時能收效, 有時則會付出代價.
他最大的兩個弱點是飛球的不一致性(inconsistency)及他很容易受自己情緒的影響.
他的長處造成他的第一個弱點.
當他的桿頭速度使球產生極大的速度時, 只要在擊球時桿面有一些不方正, 球就不會直線飛行, 球的側旋會使其偏離目標, 造成麻煩.
這是他幾乎都會在某些洞打出高桿數的原因.
跟速度有關的錯誤也會出現在他的上果嶺的那一桿(approach shots).
他會錯失許多果嶺, 並把自己放在很難一切一推的處境.
典型轟炸機: John Daly.
面對轟炸機的基本策略:
等他失誤時突擊他.
既然你比他先打, 集中精神於把球打上果嶺(哪兒都好, 不必非得逼近旗桿)給他壓力. 他很情緒化, 他會感受到的.
2. 魔術師 (the Magician)
高爾夫版的拾荒者, 好的球員這樣說魔術師: "他甚至能從垃圾桶上一切一推".
做為對手, 魔術師在你心理上的壓力是非常大的 -- 你看他狂野的開球, 然後直到你上了果嶺才又再度看到他.
他以桿數為目標, 形式一點也不重要.
魔術師非常倚賴他優秀的短桿技巧.只要他的短桿稍出差池, 他就麻煩了, 因為他的擊球並沒好到可以提攜他.
魔術師是大無畏的. 他其實整場球並沒有什麼規劃, 他預計自己會在不好的球位, 然後克服它. 你必須預計他能以任何方式進洞 -- 最長的長推, 或最困難的切球.
他對他的短桿有高度的期許, 而一旦並非如此, 他就感情受創. 他的招牌甚至是"瘋狂的"高爾夫.
典型魔術師: Seve Ballesteros.
面對魔術師的基本策略:
像面對轟炸機一樣, 你可以以一致性(consistency)來打擊魔術師, 但執行上會困難得多.
你必須維持集中專注.
不必看開始的幾洞, 他會給你.
儘管如此, 要準備長期抗戰. 對抗魔術師讓他無法領先才是安全的.
3. 得分機器 (the Machine)
在得分機器的心中, 整場球無非是從這一點到那一點的接續擊球.
對於目前在打的球場, 他設定了非常精確的攻擊計畫, 甚至在走向第一洞的開球台前他已經知道每一洞他要把球開到什麼地方.
他也知道他想要從哪兒把球打上果嶺.
他專注於他自己的球局, 而不關心作為對手的你做了什麼.
他倚賴把球開上球道, 打上果嶺, 然後兩推.
他因你的犯錯而生存, 但他並不在乎你什麼時候犯錯.
得分機器深植比桿賽的精神在他們的心理, 甚至在比洞賽都不會改變.
他也非常注重揮桿形式 -- 甚至比最低桿數還注重.
他的弱點同樣來自於他的長處.
如果他的計畫離他而去 -- 他就陷入了困境. 而他對逆境通常反應不良.
如果你早早跳到他前面, 他會特別脆弱. 如果他沒有將你深陷競爭中, 你可預期他會開始崩盤. 他的一記失擊通常是更多失擊的前兆. 他會在比洞賽時想太多揮桿形式的問題.
典型的得分機器: 以下那些大賽中只贏過美國公開賽的, 如Scott Simpson, Andy North, Curtis Strange, Hale Irwin. 他們是紮實的球員, 但很少被評為有想像力的球員.
面對得分機器的基本策略:
如果你能及早領先並保持到中後段, 他會有壓力.
如果你無法超前他, 那你必須與他鬥智. (以後會談到)
混合型球員
1. 轟炸機/魔術師
如你所想, 這種混合型球員能打得非常遠, 同時有能力在他錯失果嶺時一切一推.
但他們也合併有轟炸機及魔術師的情緒. 他們非常情緒化, 或者打得夢幻般好, 或者耗盡成碎片.
2. 得分機器/魔術師
純粹得分機器對錯失果嶺並不能處理得很好, 因為那不在他們的計畫之中.
得分機器/魔術師也許是最好的比洞賽球員, 能暫時在計畫外處理手上的狀況. 最佳的例子是Tom Kite.
對得分機器而言, 如Tom Kite, 他們並不是天生擁有偉大的短桿能力, 毋寧是努力發展得來的.
這種混合型在心理上將非常強悍, 除非他們面對的是轟炸機/魔術師, 並且後者正好處於表現最好的一天. 因為無論得分機器/魔術師如何努力, 他仍會被對手不可預期的神奇的幾桿所嚇到.
轟炸機/得分機器的混合並不存在. 唯一的例子可能是Jack Nicklaus.
他不是魔術師, 但他無須是 -- 他有轟炸機的距離且他有不可思議的準確性. 他有得分機器的計畫感, 而且很少溜出他預設的軌道.
他或許沒有魔術師般不可能的切球及劈起球的能力, 但他有致命的推桿.
而既然他並不會錯失許多果嶺, 那麼他在另一半的短桿方面即使只是平平也無所謂.
球友們, 瞭解您自己
熟悉不同類型的部份目的在於瞭解你自己.
你的對手一樣會這樣打量你, 以擬定他的攻擊計畫.
最好的情況下, 你會希望成為混合型選手. 但是對一般球友而言, 那是個不切實際的目標, 因為你的生活中沒那麼多時間.
對大多數人而言, 你應該堅持你的基本型態. 這並不是說你不能贏更多, 只是說你必須要在你已經有的上面下功夫.
你必須記住, 你得打你自己的球局.
如果你是個轟炸機, 你能贏的最好機會是你表現得像個轟炸機 -- 不要因為你面對的是得分機器就後退.
同樣, 如果你是計畫型球員, 那麼擬定你的計畫, 堅持到底, 並預期執行它如得分機器般.
當你自你本能的類型退縮時, 你將使自己處於你不熟悉的領域, 因而大大減少了你成功的機會.
你常常可以在比桿賽中看到, 當一名選手以一種方式取得巨大的領先時, 他決定改變方式以維護他的領先. 這種策略常常導致該選手的好局失敗的結果, 在他最需要它的時候.
真誠地打你的球, 但保持彈性.
如果你需要暫時的調整以擺脫其他競爭者, 做吧. 但別忘了在下一洞梯台回到你正常的方式.
(摘自"Never Out of the Hole"第17~23頁)
讀後感:
1. 我是轟炸機型球友.
2. 我該堅持轟炸機的類型.
3. 有時間我應磨練我的短桿以加入魔術師的成分.
4. 想要成為Nicklaus是很困難的......要成為轟炸機加得分機器是很難的......因為精準的鐵桿遠比短桿不容易練......